2011年获比利时MONS大学名誉博士;
198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系工程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专业,1985年在该校工程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
重大横向课题,滇中引水工程活动性断裂带、白云岩砂化、岩溶及岩爆关键技术研究,2019-06至2021-12,200万元,在研
同济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多重灾害的牛顿力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践,2019-01至2019-12,500万元,结题
同济大学重点建设项目,牛顿力测量及多重灾害空地监测预报,2018-01至2018-12,500万元,结题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7年)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2016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4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2003、2006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
发表SCI/EI学术论文136篇。
2017/9—现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013-现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
获得美国、香港及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共计118项。
出版专著13部。
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 (ISSMFE)会员
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 (ACUUS)会员
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 (IAFSS)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SLDRCE)固定成员(工程结构抗火方向)
拟招收硕士1名,博士1名
博士生:
2019,唐 洁
2018,肖颖鸣
2017,赵思奕
硕士生:
2018,王博
2017,刘国钊
双体灾变理论、牛顿力测量及多重灾害空地监测理论、中子岩石力学、岩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和技术
主要从事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了“缓变型”和“突变型”大变形灾害的理论体系,研发了多套大变形灾害机理实验系统,创建了深部岩体力学实验室。形成了无煤柱自成巷110/N00工法技术体系,引领了矿业科学技术第三次革命。作为第一完成人,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美国和欧洲等发明专利共计55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136篇。培养博士和博士后72名、硕士55名,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为我国矿山工程科技进步、矿山安全生产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1011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技术支持:苏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