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中文信息

卢耀如院士,1931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0年1月从福州私立鹤龄英华中学(高中部)毕业,随后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州市工作委员会南台办事处 ( 福州市南台学联 ) 工作,期间突击复习并带病参加高考,于1950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1952年全国院校专业调整后在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学习,1953年8月应国家需要提前毕业。之后长期在生产和科研一线工作。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 年3月从中国地质科学院调入同济大学,现为同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地质专家,由于在岩溶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被国内外学者誉称为“喀斯特卢( Karst Lu )”。
  卢院士从事岩溶及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实践与研究迄今已有50余载。在淮河、新安江、海河、长江、黄河、珠江及其它流域,曾负责及指导官厅、新安江、三峡(石灰岩坝区)、乌江渡等百多座大、中、小型水利水电枢纽的勘测与研究工作;也为矿山、铁道、机场、码头以及城乡建设开展有关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结合工程建设的实践,系统研究岩溶发育规律及工程效应理论;长期致力于地质灾害防治,卓有成效;建立地质-生态环境的新理论,为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卢院士主持我国第一个岩溶研究室,并倡议建立岩溶地质研究所。曾任我援外大型水利工程的高级专家,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在欧美及港台地区讲学,主持了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已公开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出版论著和成果6部及一图系。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地质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入古稀之年的卢院士宝刀不老、壮志未酬,仍驰骋在教育科研一线。
  2003年7月,已在同济大学工作的 卢耀如院士针对上海地区建设工程中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向上海市领导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对此作了重要批示。
  2003年12月,由卢耀如院士提议的“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筹)”高级别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国内近20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院士、国务参事、校长、教授(研究员)等40余位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圆满成功。
  坦荡的胸怀,坚韧的意志,敬业的精神,且看卢院士于2002年底在中国工程院与中国文联书画艺术联谊会上,就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蓬席上见赠》,而作一首七律以表述其奋斗历程及心志:
        万山千水锦绣地,五十二年献心身。
        怀思默吟蜡蚕赋,道向力行地球人。
        层岭攀越千峰过,隐穴驚看异洞春。
        今朝盛世歌一曲,请眺前景更精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