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绍兴,1926 年 10 月生于苏州。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前夕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工学士; 1954-56 年随前苏联专家斯尼特柯教授攻读钢桥结构副博士学位;1980 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留学,任高访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 年经选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任同济大学资深荣誉教授 (一级、终生)、地下工程系名誉系主任。历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学会顾问、名誉理事);还曾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土木、建筑、水利、环境、测绘等学科综合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自然科学奖评委。国内外若干知名高校、研究院所的名誉和顾问教授、客座研究员,国家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顾问、专家,1986 年特聘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我国首批(1981)博士研究生导师和首批(1986)博士后导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1)。1997 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名人录,2015 年获颁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ISRM,2015 FELLOW)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岩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是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技术专家。上世纪六十年代(1963~1965)在国际学界建立了新的学科分支——“地下结构工程力学”,是国内外该子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岩土材料工程流变学、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地下工程施工变形的智能预测与控制,以及城市环境土工学和地下结构防腐耐久性研究等领域均有深厚学术造诣。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叶起,承担并完成国家各个五年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重点和面上基金课题 20 余项;负责并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科研、试验、勘察与设计任务约 40 项。数十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390 余篇,1978 年起先后出版学术专著 11 部、参编 3 部,合共 1680 万字。许多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建设与生产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曾先后获国家级奖励 4 项、省部(市)级奖励 17 项,其中一等奖 4 项,连同其它各种奖励共合 26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