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

孙钧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孙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312158分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享年98岁。37日上午,孙钧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孙钧先生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通过中国科学院转达对孙钧先生去世的哀悼,并对家属表示慰问。

蔡奇、丁薛祥、李干杰、陈吉宁、丁仲礼、温家宝、张德江、吴官正、刘鹤、万钢等中央领导同志通过来函、来电、敬献花圈、花篮等形式,表示哀悼和慰问。

怀进鹏、侯建国、周祖翼、龚正、龚学平、蒋以任、陈杰、钟志华、常进、杨卫、冯正霖、吴启迪、张为、李政、解冬、马春雷、冯国勤、陈桦、陈铁迪、李昕、王平、沈炜、周亚明、刘千伟、杨贤金、方守恩、郑庆华、周家伦、裴钢、王建云、李永盛、陈以一等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同济大学领导、老领导,以及刘新垣、宋振骐、陶文铨、陈祖煜、陈云敏、何雅玲、彭建兵、赵阳升、徐世烺、何满潮、李杰、钱七虎、谢礼立、王思敬、项海帆、卢耀如、郑颖人、李焯芬、梁文灏、钮新强、任辉启、陈湘生、吕西林、杜彦良、冯夏庭、朱合华、王明洋、林鸣、杜时贵、何川、赫伯特·芒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也通过来函、来电、敬献花圈、花篮等形式,表示哀悼和慰问。      

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福建省教育厅、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等国家部委、省市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铁科学研究有限公司、中建八局、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等企业,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陆军勤务学院、陆军工程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等高校,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学术机构,也通过来函、来电、敬献花圈、花篮等形式,表示哀悼和慰问。



郑庆华、吕西林、李杰、朱合华、陈湘生、杜彦良、赵阳升、杜时贵、冯身洪、吕培明、陈以一、吴广明、方平、赵宪忠、石振明、张安胜、马锦明、樊新强等同济大学领导、院士、专家,以及各有关单位、兄弟高校、科研院所、设计施工单位的领导和同仁,孙钧先生家人、同事、弟子、生前友好、亲朋好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师生等前往送别。



孙钧,祖籍绍兴,1926103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49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结构学组,19496-9月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短期政治培训班学习,1949-1951年先后在上海华东航空处和公共房屋管理处工作,1951-195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529月全国院系调整后在同济大学任教,1956年随前苏联基辅工学院钢桥结构工程专家斯尼特柯教授攻读副博士学位,1960年受学校委托组建地下建筑教研室,1962-1980年担任同济大学副教授、地下工程系副主任、同济大学教务长,1979-1980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80年起担任同济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系系主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10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和总支委员。

孙钧先生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专家委员会土建学科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孙钧先生长期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他在岩土流变力学、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地下防护工程抗震抗爆动力学、城市环境土工学等理论与应用方面有深厚学术造诣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严谨治学、师德高尚、锐意开拓,无私奉献,是同济人永远怀念的师长和人生楷模。

从教73年来,孙钧先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自勉做好教书育人,关怀学生全面发展。孙钧先生坚持对研究生的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又给予学生宽松的学术自由,培养学生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他坚持“实践-理论-实践”的治学原则,努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自1981年起,共培养和指导8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近30名出站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中的大多数已成长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学术骨干和技术领导,可谓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孙钧先生在学术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国内外各类学报、刊物上见刊学术论文约400余篇并出版专著11部、参编3部,合约1800万字。数十年来,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 项目、国家和省市自然科学重大、重点和面上基金等项目约 45项,主持或参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研究项目逾 60 项(处),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国家级各类奖励4项、省(市)部级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3项;连同由国外和知名人士颁发的终身成就一等奖共26项。他是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研究院所的名誉/特聘教授、客座研究员,以及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和港珠澳大桥等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专家、主任委员和技术顾问等。

孙钧先生的逝世,是同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重大损失,他高瞻远瞩的大家风范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孙钧先生,并以他为榜样,为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努力奋斗。